Nav Menu
超18万户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圆了“创业梦”
时间:2017年03月17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字号:
佛山市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商改五年来市场主体增长52%
 
超18万户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圆了“创业梦”   
 
 

昨日,佛山市颁发了全省首张金融功能电子营业执照”,启动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改革。这意味着,未来登记注册企业不需要再跑到窗口专门办事,足不出户,在电脑前动动鼠标即可完成。
 
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只是佛山推行商事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自2012年佛山探索推行商事制度改革五年来,我市顺应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切期盼,市场主体活力大大释放,在商改中形成一道佛山经验,使我市的商事制度改革始终保持在全省商改工作第一梯队。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佛山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53.56万户,注册资本(金)1.02万亿元,对比2015年同期分别增长10.84%、22.12%,实现“双突破”,即市场主体突破50万户大关、注册资本突破1万亿元大关。市场主体总量较2011年底增长52%,也就是说五年来超18万户的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圆了“创业梦”。
 
企业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
 
2012年9月的一天早上,佛山市易法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德良去市行政服务大厅办理登记注册,令他喜出望外的是,仅用1个小时就办好了营业执照。
 
那天刚好是佛山市企业注册登记改革首日——9月28日。如今五年过去,市工商局本着“敢担当、善创新、勇争先”工作理念,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推开各项商事制度改革。
 
商改工作包括注册便利化和事中事后监管。在注册便利化即“宽进”方面,市工商局创新举措,确保企业“进得来”。据记者了解,自2012年9月全面启动了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改革之后,2014年3月,我市又全面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2014年8月1日、10月1日和2015年1月1日三个节点又分别实现市区之间、各区区内、全市之间的登记注册通办,在全国地级市率先打造工商登记注册“同城通办”模式。
 
2015年8月,我市抢占先机,成功核发首张符合国家“三证合一”、“一照一码”18位编码标准的营业执照,并认真贯彻落实“五证合一”和“两证整合”改革;在“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中,主动推动工商登记职能深度融合,与市综合服务窗口实现整合,全面实现企业设立、变更、换证、注销全生命周期登记和经营许可“一窗通办”,打通高效准入服务“最后一公里”。
 
“宽进”之后“严管”,
 
确保企业“活得好”
 
企业能够“进得来”,更要“活得好”。市工商局多措并举推出一系列惠企帮扶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营商环境。出台工商部门扶持民营企业发展7条措施(纳入市政府服务民企“40条”),建立落实跟踪机制,指导民营企业学会用活扶持政策,2016年,全市新设立私营企业36343户,占各类新设立企业38677户的93.97%,同比增长18.48%;注册资本(金)872.75亿元,同比增长64.96%。扎实推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企业(“个转企”),在市层面推动出台《关于促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意见》,督促市18个成员单位推出的42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核发政府补贴经费634.6万元,三年来共引导6432户个体户升级为企业,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通过股权质押登记、动产抵押登记和支持中小微企业进行商标市场化运作,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2012年至2016年,全市办理股权出质登记2274宗,担保债权总额达1994.1331亿元。
 
“宽进”积累的优势,为我市“严管”先人一步夯实了基础。在“宽进”基础上,市工商局积极探索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着力打造“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以协同监管为抓手”的科学监管新模式,形成政府引导、部门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市场监管新常态。
 
 
 
 
 
我市在全省各地市中率先出台了《企业信息管理暂行办法》,配套制定后续市场监管工作方案,明确各职能部门后续监管履职责任书、路线图和时间表,统筹26个监管部门出台后续监管办法(草案),制定《佛山市企业信息项目清单》,建设完善市场监管和企业信息公示两大平台,全省率先建设的市场监管平台已完成第一期开发。
 
产业结构将获持续优化
 
有付出必有回报。经过市工商局五年来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工作,我市市场活力大大激发,对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带动作用明显。
 
截至2016年底,我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53.56万户,注册资本(金)10167.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4%、22.12%,其中企业总数22.42万户,同比增长16.47%。改革无形中助力了创新发展。根据2016年的数据,全市市场主体存量77.55%集中在第三产业; 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84.94%属于第三产业,反映我市制造业及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
 
另外,改革还推进了我市企业的诚信意识、促进了审批改革。目前我市企业信息公示平台已归集汇总全市31个单位8000万条企业信息数据,基本覆盖全市所有市场主体,成为全市访问和查询涉企信用信息的重要公示系统,为实施信用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而由工商部门单打独斗转化为各部门共同参与,由单一的工商登记改革转化为相关部门行政审批改革,由重审批、轻监管转化为更加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有力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市场活力激发和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放管服”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文/佛山日报记者张艳利 通讯员何家颖、汪鑫
 
编辑:何欣鸿
返回顶部